|
野生菌虽然美味,但有毒的也很多。如何在享用美味的同时,最大程度地降低吃到毒菌的风险呢? 据笔者了解,目前民间通用的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:形状奇怪,颜色鲜艳的可能有毒;菌柄(根)不生蛆、不生虫、鸟不啄、鼠兽不食的可能有毒;嗅之有臭味,无菌香味,味道薰辣、极苦的可能有毒;菌体受伤伤口变色、液汁混浊的可能有毒;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;与葱、蒜、大米、银器、灯芯共煮呈现乌黑色的可能有毒。 但这些经验并不是绝对的,比如云南人在烹调菌类时有放蒜的习惯,但经过多年的研究,有相当的菌类中毒的患者,都不是在烹饪时发现蒜变黑的,说明这种识别方法并不准确。而且大家还应该注意的是,毒伞属有几十种菌类,只有一两种没有毒,其余的都会损害脏器,并且死亡率相当高。毒伞属的菌类有一个共性,就是在菌柄的中间生有菌环,在菌柄的底部生有菌托,对于这种野生菌,是千万不能品尝的。 |